中國出口向高端產業(yè)轉型
連接舊金山和奧克蘭的海灣大橋(Bay Bridge)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。
相關報道中國正在失去“世界工廠”的地位用美國生產取代中國制造?
這座大橋的藝術燈光秀已經有兩年歷史。每天晚上開啟燈光秀的開關后,電流就會通過一系列復雜的電力設施。這些電力設施由距離上海不遠的英飛特電子(Inventronics Inc.)生產。
英飛特電子六年前由華桂潮創(chuàng)辦,如今已經擁有1,000名員工。去年,該公司生產了300萬個高效率發(fā)光二極管的電源設備。英飛特電子預計今年的產量將翻一番,其中超過一半將用于出口。
英飛特電子是中國向生產更高端產品轉型的一個例證。這些高端產品正在為中國的出口增長提供動力。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對中國、歐盟和美國貿易數據的分析,中國一直在增加多種行業(yè)的出口,包括電腦、汽車配件、高科技照明和光導手術器械等。
匯豐控股(HSBC)的經濟學家估計,去年,中國在全球出口中占據的份額上升到了11%,相比之下,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比例為9%,2000年為5%左右。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(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)的數據顯示,去年中國出口額增長了8%,而在此期間,全球貿易僅增長了1.6%。
蘇格蘭皇家銀行(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)的經濟學家高路易(Louis Kuijs)說,2008年以來,中國電子和通訊設備生產等更高價值產業(yè)的就業(yè)人數大幅增長,如今已經超過了紡織、服裝和皮革制造行業(yè)的就業(yè)人數。
高科技產品的價值更高,而且與服裝市場相比規(guī)模更大。過去兩年,中國對美國的高科技電子產品、汽車配件和光學設備的出口額增長了24%,達到1,290億美元,而服裝和鞋類的出口額僅增長了5%,為470億美元。根據美國政府的一份分析報告,這導致去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增加了200億美元,達到創(chuàng)紀錄的3,150億美元。
由于一部分“中國制造”的產品使用的零件和設計來自其他國家,這些貿易數據并不精確。例如,英飛特電子的LED驅動器的芯片來自美國。
不過,根據世界貿易組織(World Trade Organization)和經濟合作與發(fā)展組織(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,簡稱OECD)的數據,中國的出口產品正越來越多地使用本國生產的材料。根據可以得到的最新數據,2009年,中國出口價值的28%來自外國生產商。2005年的這一數字是36%。
他將公司總部設在距離上海約180公里的杭州,這里有大批訓練有素的工程師,工廠離供應商也近。這有助于英飛特電子快速開發(fā)新產品并調整產品以適應客戶的具體要求。
華桂潮說,這是將公司設在中國國內的重要優(yōu)勢之一。
熟練工人、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如織的供應商已成為制造商考慮的重要因素,工資上漲或幣值走強都無法在短期內將這些因素“扼殺”。貨幣升值會讓出口商品在海外的成本競爭力減弱。中國的消費市場不斷擴大意味著,如果成本上漲使出口不那么有利可圖,生產商還可在中國本土市場上售出更多產品。
高路易說,中國從東南亞和拉美地區(qū)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中獲益。印尼、馬來西亞和泰國已下令要讓最低工資呈兩位數增長,跟隨中國工資上漲的腳步。
Talaris生產的是銀行使用的鈔票分揀機,去年將生產線從瑞典遷至中國,生產高峰期會雇傭1,000名工人。這家總部位于英國漢普郡(Hampshire)的公司說,生產線搬遷讓每臺機器的生產成本減少了逾25%,產品質量也有所提升。該公司的鈔票分揀機和取款機每分鐘可掃描數千張鈔票,同時還能驗明真?zhèn)?,記錄序列號?br /> Talaris的首席執(zhí)行長亞當斯(Paul Adams)說,我們考慮的重點是供應商,它們現在越來越強大,越來越具有競爭力。亞當斯說,公司曾考慮把工廠放在臺灣、韓國或東南亞,但中國的零備件供應商已形成規(guī)模,這是個優(yōu)勢,供應商之間會展開競爭,壓低價格。
Talaris一臺鈔票分揀機的價值大約90%都在中國國內生產,約占該機器成本10%的科技含量很高的傳感器則在日本生產。不過,二極管、電容器、鋼材和塑料零件等在中國南方科技之城深圳生產,然后這些零部件可以快速運到約1,500公里開外的上海,Talaris的組裝和研發(fā)設施位于那里。
亞當斯說,勞動力因素在決策中所占的比例很小。據他估計,零部件占每臺機器成本為80%,余下的是勞動力和雜項開支。
外商抱怨說,北京通過補貼、低息貸款以及讓人民幣升值速度慢于應由市場力量決定的速度,從而令本土企業(yè)獲得了不公平的優(yōu)勢。
一些人說,隨著中國奪取全球貿易份額的增加,其爭奪地盤的速度已不像原來那么快。在華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增長在放緩,意味著未來用于投資的資金會減少。
朗伯德街研究公司(Lombard Street Research)研究中國問題的經濟學家喬伊列娃(Diana Choyleva)說,在中國大手筆浪費國內儲蓄的能力用盡之后,人們對于中國的龐大就不會那么印象深刻了。
編輯:王艷南
監(jiān)督:0571-85871513
投稿:news@ccement.com